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南京雕塑產業經歷了長達十余年的輝煌期,是國內雕塑市場當之無愧的“龍頭”。近年來,在各地雕塑產業快速發展的沖擊下,南京雕塑業發展陷入萎頓,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嚴重下滑。在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南京雕塑產業如何重現輝煌引人關注。
無錫靈山大佛、海南三面觀音、中原大佛……提起這些城市雕塑,人們應該不會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蜚聲海內外的雕塑作品都是“南京制造”。
曾經是國內市場的“龍頭老大”,如今正陷入整體萎頓的困局
在國內雕塑業發展史上,南京留下了很多具有開創性的一頁:改革開放后,全國最早的雕塑企業——巨匠雕塑公司就誕生于南京,是國內最早進行雕塑產業化運作并形成區域性影響的集聚區……
作為國內雕塑產業化運作的先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南京雕塑經歷了長達十余年的“黃金年代”。南京先登雕塑公司藝術總監郭愛軍從1991年便開始從事雕塑設計制作,據他介紹,當年國內城市雕塑的設計生產有80%都是“南京制造”。在那段輝煌期內,南京雕塑不僅“產量”驚人,還留下了無數具有城市地標意義的雕塑精品。全國許多知名的大型城市雕塑,如韶山毛澤東銅像、無錫靈山大佛、香港天壇大佛、海南三面觀音等,都是由南京雕塑家設計及由南京的雕塑加工廠制作生產的。與此同時,以吳為山、吳顯林、郭愛軍等為代表的一批雕塑家,也在國內雕塑界打響了名氣,成為南京雕塑的“藝術名片”。
現狀困頓:“一盤散沙”削弱整體戰斗力
近年來,隨著全國其他地區雕塑產業的快速發展,曾經輝煌的南京雕塑行業漸漸風光不再。時至今日,全國排名前15位的雕塑企業中已經沒有南京雕塑企業的身影。談及原因,一位業內人士給出了四個字:“一盤散沙”。
谷里某雕塑廠廠長陳壽林表示,南京雕塑缺的不是文化、教育資源,行業內的雕塑家、雕塑企業也并非不夠,問題在于雕塑家之間、雕塑企業之間大都各自為政,缺乏充分交流,更談不上什么戰略性合作!耙槐P散沙”的狀況,嚴重削弱了南京雕塑的整體戰斗力和地區影響力。
南京雕塑業還有個“怪圈”,就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以先登雕塑為例,該公司每年制作的雕塑作品基本都是“外銷貨”,而南京本地的訂單頂多只有一兩件。郭愛軍告訴記者:“城市雕塑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風貌的重要載體,但在古都南京,人們對雕塑文化還缺少足夠的認知與重視,自然也無法形成一個成熟的雕塑消費市場!币虼,南京的雕塑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往往會選擇外出發展或是轉行經營,在國內頗有名氣的南京時代雕塑公司便已遷至揚州發展。
打造創意園區 形成集聚效應
發展建議:
由于缺少資源整合,目前南京的雕塑企業普遍是散兵游勇式的經營,不利于地區性產業的打造;作為一項具有展示價值的文化產業,南京至今沒有一處成規模、有影響的雕塑展示基地或雕塑公園;產業集群的缺失導致無法形成系統的雕塑產業鏈……以上這些發展瓶頸,使得南京雕塑產業面臨市場份額銳減、整體萎頓的危機。
相關專家表示,南京雕塑要想走出“各自為戰、自生自滅”的困局,重現昔日輝煌,河北曲陽、山東嘉祥、福建泉州、浙江東陽等“雕塑之鄉”迅速崛起的經驗值得借鑒,這些地區雕塑業的發展首先得益于當地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因此,在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可考慮出臺雕塑產業專項發展政策,設立專項引導或扶持資金,以此調動雕塑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此外,專家還建議效仿北京798的“畫家村模式”,在南京打造以雕塑產業為主導的創意園區,以租金優惠政策吸引雕塑家開設工作室,通過資源整合形成集聚效應!暗袼苄袠I的產業化發展,需要一個成熟、完善的集群體系來支撐,這個體系包括雕塑創意園區、雕塑主題公園、雕塑行業協會等諸多環節。有了系統的產業鏈,才能在設計制作、藝術展示、行業交流等方面實現產業資源的有效整合!
江蘇省美協雕塑委員會委員、省油畫雕塑院專職雕塑家楊建強則建議成立南京雕塑行業藝術委員會,由著名雕塑家擔任顧問對雕塑作品進行指導把關。他表示:“城市雕塑做得成功是藝術品,但做不好就是城市垃圾,只有在藝術性方面嚴格把關,涌現出更多優秀作品,才能真正提升南京雕塑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